【广东卫生在线】一男子突发胸痛险丧命!这些危险因素,本人都没意识到
“不好!是室颤!”医护人员惊呼,一旁监护仪的心电图波形正呈现着形态不同且大小不等的颤动波。
“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准备除颤!”话音未落,医生就已经跪在病床上,施行胸外按压。
“准备200焦,周围人散开,放电!继续心肺复苏!”
一分钟后,患者转为正常窦性心率,神志也逐渐转清,被安全送往手术室。
这场紧急救援,前不久发生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
危险!危险!危险!
急性心梗患者,两次突发室颤
9月8日晚,中山一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突发胸痛患者黄先生,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猝死风险高。
刻不容缓!急诊科立即启动急诊PCI绿色通道,转运黄先生至手术室;另一头,接到通知的高血压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夏文豪正在导管室做术前准备。
开头那紧急一幕,正是发生在院内转运路上。“我们医院的急诊科到手术室,有3-5分钟路程。虽说不远,但当室颤发生时,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夏文豪介绍,缺血缺氧状态一旦超过4分钟,即便抢救成功,患者也会出现严重后遗症——偏瘫或植物人状态。
“这种情况下,心肺复苏是能够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供氧的有效方式;而除颤则是唯一能让患者恢复正常窦性心率的手段。”
然而,被成功转运至手术室的黄先生,再次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又是突发室颤!幸运的是,经过一番抢救,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得以继续手术。
术中仅用了30分钟,夏文豪与介入团队便打通了黄先生大面积闭塞的血管,顺利解除危机。
由于抢救及时,患者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出现急性胸痛
需警惕!
今日(15日),广东卫生在线在中山一院CCU(冠心病监护病房)门前看到了刚做完检查,正准备出院的黄先生。
“这里好痛,大概痛了有20分钟,就来医院了。”黄先生指了指疼痛位置,向记者描述当时情形。
当问及此前是否有什么不适症状,黄先生摇了摇头说,没什么特别的。
医生接着问,平时抽烟吗?有按时吃降压药吗?“烟是肯定抽的,一天一包吧!降压药没有按时吃,不舒服的时候才吃。”黄先生如是说。
实际上,这也是许多急性心梗患者的特征——健康意识薄弱、不注重基础疾病管理、长期大量吸烟、生活习惯差等。
急性心梗有年轻化趋势
每个人都应掌握重启生命的方法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日前公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3.3亿;另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相关数据,2018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心血管病形势严峻,其中心肌梗死呈年轻化趋势。夏文豪表示,“50岁这个年龄段最为高发,但二三十岁心梗患者也不在少数,我接触过最年轻心梗患者只有16岁,是个高中生。”
为何心肌梗死会盯上年轻人,又该如何避免悲剧发生?专家介绍,这与当下生活习惯、工作学习压力、饮食结构、缺乏运动等多因素密切相关。
“预防心梗,首先我们要注意基础疾病管理,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需要用平常心对待,规律治疗、按时服药;对于年轻人来说,学会自我减压、保持适量运动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等,都是很关键的。”
值得注意的是,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仅4分钟,当危险发生时,应如何急救?文中多次提及的“心肺复苏”和“除颤”并不神秘,是人人都能掌握的急救技能。
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学习掌握以上两种急救技能,勇于为他人施以援手。
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使用AED?
重启生命的方法↓↓
据悉,“救命神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今年年底将实现广州地铁站点全覆盖。
报道时间:2021-09-15